*近,马来西亚工业与贸易部(MITI)发布的新规引起了钢铁出口企业的广泛关注。根据新要求,自 2025年10月1日起,凡是出口到马来西亚的 钢棒、盘条、线材、钢丝绳、钢绞线、铁丝网等长型钢铁产品,在申请COA时都必须提交由第三方机构签发的 EPD环境产品声明(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)报告。
EPD是一种基于生命周期评估(LCA)的产品环境影响报告,它清晰展示产品在原料获取、生产、运输、使用和报废各阶段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情况。
马来西亚此次要求提交EPD,主要是为了提升进口钢铁的绿色透明度,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符合国际低碳标准,减少碳泄漏风险。
简单来说,没有EPD报告,未来你家的钢材想进马来西亚,就“卡关”了。
企业在准备EPD认证时,通常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:
1️⃣ 确定产品类别规则(PCR)
选择对应产品的PCR标准(如长型钢、螺纹钢等)。
PCR决定了报告格式、数据范围和影响指标。
2️⃣ 进行生命周期评估(LCA)
收集产品从原料到出厂的所有能耗、排放、运输数据,并通过专业软件计算碳足迹。
3️⃣ 编制EPD报告
将LCA结果形成标准化的英文EPD报告,内容包括碳排放量(GWP)、水资源消耗、能源使用等指标。
4️⃣ 第三方审核验证
由具备资质的独立认证机构审核确认,确保数据真实可靠。
5️⃣ 注册发布
*后在国际或行业认可的平台发布,如Environdec(瑞典)、IBU(德国)或中国钢铁行业EPD平台。
对于长型钢铁产品,一份EPD报告的完整周期通常为 6–8周,费用根据产品种类与数据复杂度在 8–12万元人民币。
相比出口受阻的风险,这笔投入无疑是“买保险”的*佳选择。
✅ 尽快启动EPD申报:新规缓冲期短,建议立刻确定产品范围并启动认证。
✅ 优选有经验的第三方机构:选择具备ISO 14025认证资质、并熟悉钢铁行业EPD编制流程的服务商。
✅ 提前整合碳数据:建立企业级碳排放数据库,为未来CBAM、ESG、低碳贸易合规打好基础。
新规的实施,不只是门槛提高,更是全球钢铁行业迈向绿色贸易的信号。
谁能*早完成EPD认证,谁就能率先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“绿色通行证”。